文章

顯示從 2023 起發佈的文章

時空幻境 - 熱情傳奇 (情熱傳說) 心得分享

雖然這遊戲出了有點久,但對筆者來說真的一波三折。玩完後,有一股很強的感概,所以還是寫篇心得來比達一下感受。 時空幻境 熱情傳奇 Tales of Zestiria ,其實是在PS3未期推出的作品,當時亦有跨代登陸PS4。那時亦因為推廣PS PLUS 會員,也作為特別作品送給當時的會員,筆者也是當時就下載了這遊戲。但筆者總因為各種關係,玩到一半,就被其他事情吸走了。再回來,總是覺得斷了片一樣,總是想從頭玩,好好看一遍劇情。就是這樣,前十小時的部份,起碼玩了三次。

異界鎖鏈心得分享

直接先講結論:好玩,但節奏就差了一點。而這個節奏差,已經算是還不錯的了,起碼比之後發售的獵天使魔女3要好。 一個成功的大膽新嘗試 本作採取單手制雙角色操作,左搖桿為主角行動,右搖桿為召喚前為視角控制、召喚後為雷基恩行動。 經典動作遊戲操作:主角使用ZR作普攻、按ZL召喚雷基恩自動攻擊。在攻擊、極限躲避時,可以在特定時機按ZL與雷基恩發動(多從)同步攻擊。按R與雷基恩作合體技。 以上操作,大家都可以示為單人操作,雷基恩就像武器Buff一樣使用。(像不像DMC系列?) 大膽就玩法:在召喚出雷基恩後,雙角色在交換走位後有一些策略行動:追擊、跳躍、捆綁等組合攻擊。重按ZL可以拉回雷基恩,同時按ZL+ZR可以跳躍到雷基恩身邊。再跳躍過程中,可順帶對沿途敵人攻擊(一個比DMC4的NERO 魔抓更自主的機制)。這些動作因為要用左右搖桿操作兩角色走位,體驗非常新奇。 筆者動作遊戲的能力一般,沒有研究極限操作,但光是玩它的基本操作,就已經體會到它的樂趣。動作遊戲方面,絕對對得起白金工作室的招牌。筆者亦無法言喻太多,總之玩就對了。 好的說完,就要講講它的毛病。 那個還是不太好的關卡節奏 白金工作室,在很多人眼中會認為是很夠誠意。因為它會加入很多不同的小遊戲小關卡,讓大家可以在高強度的戰鬥中,有時間轉換心情。小關卡或解迷或收集物品,操作也多樣化。 但對筆者來說,這些都很打擾遊玩主線的心情。特別是以最近的獵天使魔女3為例,突然提示你去收集、整個關卡變2D潛行、不適時的動畫過場、特定遲鈍的召喚獸追逐戰,都讓你想好好地玩人型動作遊戲的情緒比打斷。 好在,異界鎖鏈這方面都控制得比較好。小遊戲可以跳過不玩,整關轉變操作模式的情況沒有出現。 雖然如此,但戰鬥過程中總是要加入一些跳躍平台的操作。即便最後打尾王,還是要那樣的調性,一失足又要整段重來。如果你的體驗也於設計跑酷類動作跳躍,我也算了,但一邊格鬥一邊跳,跳完一點都不讓人覺到爽快,那就很礙事。到後來筆者就只能說服自己,這就是白金工作室眼中覺得最有挑戰的東西,如果成功了一定會讓玩家自豪。 綜合評價 總體來講,如果你對各種動作解迷類型都很接受,異界鎖鏈的整體表現一定讓你很滿意。如果你不喜歡在同一個章節中被小遊戲支線打斷、不喜歡突如奇來的平台跳躍,只喜歡專注地挑戰難度格鬥,你就不要對本作有太大的期待。就筆者而言,以5分為滿分

FF16 - 心得分享

絕對一讚的唯美 雖然FF16這代大大改變以往的遊戲方法,但作為老牌遊戲,它的角色建模、CG過程始終都保持領先地位。這些元素,大家可以在試玩版中體驗到。試玩版的序章一開始進入遊戲,就馬上可以看到第一場召喚獸大戰,畫面精彩、夠震撼、令人興奮。序章部份還有教學及實戰,控制主角打哥布林及BOSS。其中回避、攻擊模式做得不錯,雖然只是哥布林 ,但BOSS 表現也很有壓場感,讚、很好。 探索部份有點失落 餘下的,就要聊聊機制的部份。雖然劇情很好,也有看大片的感覺,但畢竟是遊戲,要長期遊玩還是要好好考慮難度和探索設計的問題。 在一開始遊玩時,筆者還會不停探索地圖,檢道具,清野怪以及小BOSS。但越玩就越發現,這些都並不必要,什麼覺得有點多餘。 因為隨著遊戲進程,需要買裝備或升級裝備的時候,對材料的消耗量並不多,主線中原本就會得到足夠的材料以及金錢,解支線的剛性需求不大。而且初期很快就會得到兩件紫色防具,而這兩件防具足夠用到中後期。另一方面,武器跟隨主線就可以到武器店建造,不能強化。而後期,單單做武器商的支線以及打某幾隻危險怪就可以制造最高級防具以及武器,跟本用不著到處探索找材料。 支線部分,大部分支線都十分無聊,對劇情沒什麼關係,而且獎勵雞肋,所以並沒有特別的吸引力。除了增加道具使用數量以及裝備圖紙等,其他支線做與不做真是無分別。 所以即使地圖再大再多,筆者也無任何探索欲望。 而技能方面,遊戲合共可以選擇3個召喚獸技能以及6個分支技能。每個召喚獸分支技能升到最高級可以放在不同召喚獸上使用,而且可以隨時重置。這部分就可以自行選擇自已喜愛的技能,設計尚算宜人。 總結 總括來講,今集劇情畫面一流,對得起3A大作的稱號,但其他部分遊戲吸引力就很普通,難以讓玩家流年忘返。 劇情4分、遊戲性2分、畫面5分 對比FF7重制系列的可玩性,此作不推薦。但若然為傳統劇情老玩家,或完全未玩過系列作,想以入門試水溫但怕痛苦的,反而就值得一試。

死亡島2- 心得分享

系統篇 死亡之島2 玩法與第一代類似,遊戲多出技能卡牌選擇,相關選擇會影響角色主要攻擊及防禦手段,包括使用格檔還是使用閃避作防禦手段。而攻擊技能都有三種選擇,所有技能都有相應卡片強化效果。 角色相互的差異到中後期已經無太大差別,故無需煩惱使用哪個角色,因為對劇情結局都無影響。如有朋友一起遊玩,還可以分工合作,使得遊玩多樣化。 而喪屍種類就有十數種,包括屬性不同的喪屍,角色可以利用不同環境屬性攻擊,例如:可以先用水炸彈弄濕,再用電攻擊可加速中電擊屬性累積,所以活用屬性關係攻擊可以事半攻倍。 裝備系統強化則看稀有度以及級數,除橙色裝備無法掉落得到外,其他稀有度都可以從喪屍以及裝備箱得到。屬性強化則可以選擇火、雷、出血、切割、腐蝕等強化,而稀有度就影響強化數量,即越稀有,可強化數量越高。 而升級裝備所需要的金錢並不是小數,需要做取捨。但以筆者經驗來看,升級裝備並不是必要的,因為隨角色升級更換裝備效果會更佳,而且3級以內裝備差別不大,再上才有一定差別。 劇情篇 遊戲劇情可以說是今集敗筆之作,劇性相當荷里活,而角色毫無特點,直接可以用三無來形容:無感動、無高潮、令人無記憶點,總括來講不及第一代劇情好。 而遊戲性就可以說是中規中矩,如有朋友一起遊玩,則可以更好。 總結- 還是等等等吧 劇情評分2分滿分五分,遊戲性3分,建議打折再進行購買。

崩壞:星穹鐵道|無課金推主線、中段角色養成心得

圖片
三月七-初期贈送角色,冰屬性,在筆者弄懂遊戲規則之前最依賴的角色。 它的重點在於「戰技」可愛即是正義,施加3回合盾,可以吸傷害。更重要的是被施加者,下幾回合很大機率會吸引敵攻擊,轉移傷害的其中一個手法。 她的終結技有機率使敵人凍結結。筆者目測,在敵人破防以後,成功凍結機率比較高 娜塔莎-推進雅利洛VI主線時自動解鎖的角色,物理屬性,是出場後至今必帶的奶媽。 「戰技」愛,救護與抉擇,單角色連續兩回合少量回血,終結技全體回血。 筆者認為,這兩名角色同時上場有極好的控血效果。在推主線時,大家慢慢就會發現,敵方多個敵人的情況下,我方一隊四人,不可能全面針對敵方弱點報陣,特別是BOSS戰,單人BOSS也會中途召喚援軍,那些官方推薦屬性角色,都是雞肋。所以筆者最後都是直接帶三月七和娜塔莎,不考慮她們的攻擊屬性,剩下兩人才針對主要敵人打弱點。 系統因為鎖等級,初期上限好像只有20級,推進主線時會提示「均衡等級」及「均衡試煉」。首次試煉(好像解鎖等級30),筆者用官方推薦屬性,帶著三月七,運氣好,勉強能過。第二次試煉,筆者就用二人輕鬆過,解鎖等級50。 (PS因為課金制,筆者還沒有光、暗屬性角色,玩下去也算可以)

崩壞:星穹鐵道|體驗章節心得

圖片
上一篇推介的RPG手遊作品《歧路旅人:大陸的霸者》,其首發日期,已是兩年多前的作品。大家若果覺得畫面不太適合,想試試別的,實在可以試試米哈遊的最新作《崩壞:星穹鐵道》。筆者在前述的文章也有強調過,要在手機平台推遊戲,就必需配合手機的操作時機,以及同時重現在機制上的可重複遊玩性。更好的是,不要把課金意圖弄得太難看,讓人有試玩的空間。而《崩壞:星穹鐵道》,就最初遊戲的5小時體驗裏,以上的事都做得不錯,所以盡早為大家推薦一下。 首先講講戰鬥系統,遊戲採用回合制, 每次上場,我方可以最多上場四名角色,有直接影響戰鬥的戰鬥屬性分七種,分別是:物理、火、冰、雷、風、量子、虛數。每個角色只會對應一種屬性,而敵人則擁有幾個弱點屬性。若玩家成功攻擊敵人的弱點屬性,不單有大傷害,更可以令敵人崩壞,喪失行動力。遊戲雖然以回合制進行,但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速度值,如何運用角色屬性令敵人崩壞,去創造行動優勢,就是這遊戲的遊玩核心。(回合制就像《FF10》那樣,速度高的角色就相較其他角色行動來得頻密。《歧路旅人:大陸的霸者》則是一回合內各角色行動一次,但先後順序不同。) 雖然除弱點屬性外,還有七種角色屬性「命途」,但因為不直接影響戰局,筆者就不再逐個列出。在戰鬥屬性和命途的互相影響,看似有七七四十九種組合,看似要組一隊萬能隊伍,需要很多的課金。但筆者遊玩的時候並沒有這種壓力。因為上場人數的限制,最多只有四人,所以不論你課不課,也頂多只有四種弱點屬性,所以也不必在初期不斷去抽角色。大概有個五種就足以上場(對比《歧路旅人:大陸的霸者》,八種武器弱點加六種魔法弱點,即便八人上場,一人就一種武器,少量角色才有一種魔法,《崩壞》真的沒有那種課金壓逼感) 戰鬥系統的聲畫演出各方面,都比筆者過去遊玩的要強得多。而且遊戲亦有自動保存機制,每走一段路、跟環境或NPC互動後,都會自動保存,那怕是如筆者般的碎片化時間,也能玩得下去。故事亦沒有明顯的小關卡段落,在劇情上的連貫性就表現得比普偏手遊的小關卡制好。(某些手遊的小關卡過場,看多了真的會覺得很造作,在筆者珍貴的碎片化時間中,看看就會選擇完全跳掉)。如果你真的很久沒有試手機上的RPG故事作品,《崩壞:星穹鐵道》絕對可以是一個選擇。 《崩壞:星穹鐵道》官方網頁 https://hsr.hoyoverse.com/zh-tw/

《瑪利歐賽車巡迴賽》長期遊玩要素

圖片
上回就介紹了筆者主要推薦《瑪利歐賽車巡迴賽》的原因, 請參考這篇 。今天就聊一些長期的遊玩賽制和角色養成特點。 在基礎遊戲中,每個跑道的得分記錄也是獨立的,分數越高,解鎖星數越多。以高名次衝線、多場景互動,都可以提高分數。星數亦可以換來道具角色升級,讓之後的高難度關卡更易取得分數加乘。另一方面,因為基礎遊戲中對手全是電腦(以AI操作其他玩家角色),而且因為遊戲機制伴隨一定的惡作劇成份,所以大家對勝負不用太執著。研究怎樣拿到高分,才是長久的議題。 就如前述所說,名次是影響分數的因子之一。除此之外,過彎加速、漂移加速(遊戲內的特有加速機制),也是賺取分數的因子之一。這讓過彎有了另一層的意義:你可以在同一個彎位漂移兩次或以上,分數和速度也有加成,但風險也就更高,很容易會垂直撞牆場。另一個加分因子,就是跑道跳台。而遊戲很多時候把跳台與彎道結合。這就讓玩家又多了一個可以嘗試的組合:到底怎樣可以同時漂移,又能踏上跳台?故意走外彎或跳台拿分數,又是不是會失了名次? 最後一個加分因子,就是傳統的賽道隨機道具,每次成功使用(作弄你的對手,或為自己加Buff),都會加分,拿到三個相同的道具,更會有大量加分(遊戲內叫Fever)。而且角色、車、滑翔翼本身也有不同屬性,對應不同的賽道道具有不同的加分比重。 多人遊戲模式:除了基礎模式,遊戲還有一個真人多人對戰。玩家可以在當天伺服器指定規則下(例如只能使用一級車),在線上大廳進行對戰,又或是創建獨立房間與朋友一較高下。多人模式就如傳統比賽一樣,名次就是最終目標。結束此模式不會有角色育成效果,但可以取得抽卡獎勵,分數和排名,就影響了抽卡獎勵的累積速度。   總括來講,筆者在首兩週的健康遊玩下,體驗很不錯。就如瑪利歐的其他遊戲一樣,並不是劇情深度,而是更單純的遊玩樂趣。再加上它是免費遊玩類型,有如此體驗已是難能可貴。

《瑪利歐賽車巡迴賽》推坑介紹

圖片
 《瑪利歐賽車巡迴賽》是一款由任天堂開發的手機平台賽車遊戲,不論大家是過去主機瑪利歐賽車系列的老手,還是首次接觸的新手,都值得試玩一下這款手機作品。筆者在免費手遊當中,曾試過不少爛作,通常教學模式一過,就已經刪掉。但這一款,筆者才玩沒幾天,就完全沉浸於遊戲當中。以下就讓筆者好好介紹它的特點。 與系列作相前,遊戲中的賽道是經過非常精心設計的。這些賽道不僅美麗,而且充滿挑戰性。玩家需要適應各種不同的地形和環境,如草地、沙漠、山區等。同時,比賽選手可以在賽道上放置各種陷阱,如香蕉皮、炸彈等,給遊戲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樂趣。 另一方面,豐富多樣的角色陣容亦是很引人注目的。筆者目測就角色已經有232個,再加290款車和206款滑翔翼,這麼多的組合絕對可以配搭出不同的Fashion(可以萬惡課金的源頭)。但這個角色、車、滑翔翼卡池,在筆者初步遊玩之下,並不影競速體驗。主要是因為它們影響的是特殊道具取得數和分數倍數,但跟車速無關,分數低,依然可以贏比賽,最得首名衝線。這也是跟主機系列最大不同的地方(如有錯誤,請告知筆者,筆者會再修正)。 分數最大的作用是取得完美通關,分數越高,通關後星星取得更多,就可以更快地抽取其他角色等。也就是大家不課金,還是可以贏比賽。課金,就更易完美通關,取得更多角色,更容易完美通關。

Playdigious 良心手機遊戲移植開發商

現時手機遊戲營運商,大部份都是課金、online、每日任務重覆刷這種方向走。真正可以讓筆者感受到流暢、不需要為刷而刷的類單機遊戲真的很少。 有發行單機遊戲的公司,如Square Enix ,筆者都很慷慨地支持。但Square Enix 可真不厚道,每逢手機OS升級,就總有幾款遊戲不能開。例如FF9久經處理,終於解決問題,但去年年底,Last Remnant又再碰上同一難題,升級後無法遊玩,而且到現在都還沒有修復,實在令人失望。 暫時未見有問題的,筆者又願意花錢買它遊戲的,就只有Playdigious這一家。筆者前後買了Evoland、Evoland 2、Dead Cells、Streets of Rage 4四款遊戲,一直遊玩至今,都沒有升級上的問題。 Evoland 2屬於故事類,但因為遊戲概念主打「進化」,隨著遊戲發展,2D、3D、解迷、回合制RPG、橫向清關、空戰射擊、戰棋、格鬥、跑酷、炸彈人、音樂遊戲,都在遊戲中一次過出現,可謂誠意滿滿。Evoland 首作的遊戲類型比較少,劇情較短,也沒有太大起伏,但也因此比較便宜。 Dead Cells就是出名的類銀河戰士惡魔城的遊戲,配上手柄玩就一流。沒有手柄,要用搓玻璃的方法玩一定比較痛苦,但好在優化到位,要玩還是玩得下。實在不行的話,遊戲還有自帶修改器,可以減輕敵人攻擊傷害,以調整適合的難度。最近官方也持續出DLC,讓遊戲保持有新關卡可以挑戰。 Streets of Rage 4就是一款橫向清關遊戲,系列作在以前在街機廳十分常見。Streets of Rage 4作為系列最新作,終於登上主機平台,亦同步進入手機之中。這類遊戲,看似很無腦,沒有什麼花樣可以做。但原來傳統3個操作按鍵在互相配搭之下,打得出的花樣我還真是猜不到。一個攻擊、一個捐血攻擊和一個跳鍵,就這些配合方向鍵,可以玩出投技、蓄力技、特技(如升龍)、轉身技、空中變化技。熟習機制的朋友,想打出一整套倒地、彈牆連招,並不是難事。 總括來說,Playdigious這家公司的移植遊戲重玩度很不低,Dead Cells更是隨手拿來刷兩場的好遊戲。如果大家見到它的遊戲中,有你常玩的類型,可以買一兩款來試試。又或者等它們特價,再來入手。

DMC5 最高難度 Dante Must Die - S Rank | 持續更新中Making in Process

圖片
這遊戲的最高難度下,前期關卡沒有比最後關卡要易。可能主要是關卡長度,不利於重複練習所致,雖然Boss攻擊力真的比較弱,但不代表你能輕易拿到S Prologue Mission 1 Mission 2 直接來看Boss戰 Goliath | Dante Must Die Difficulty 完整流程:雖然已經打到最高難度,但其實我還是沒有掌握到剪刀魔的打法。好在初頭離人數量不多,硬過還是能過。遇到剪刀魔,其實應該要用彈刀的方式去處理,在Mission 3裏面,比較有好一點的示範 Mission 03 直接來看Boss戰 Artemis | Dante Must Die Difficulty 完整流程:本關首次遇上Riot-蜥蝪,它魔化後很可怕,多隻一起來的話地面戰會死很慘。經實驗後,原來Riot弱魔抓,無限空中抓來再投走。另外,本次錄影對Death Scissors有比較好的彈刀掌握。 Mission 08 一些重點 第一場強制戰鬥 卡視角 EX taunt 用Combo D對付Hell Antenora倒地Loop 蓄力Ragtime和蓄力Buster Arm 對付Fury,秒殺送走 蓄力Buster Arm 對付Proto Angelo、Behemoth 因為Baphoment的存在,我自己第二場強制戰鬥通常的分數都不太好,所以要在第二塌陷場景補分數 Boss戰第一型態必需贏,用Helter Skelter據說可以快一點破防 Boss戰第二型態可以隨便打 完整流程 Mission 10

單機遊戲轉型|RPG的手遊出路

圖片
 相信有留意筆者文章的讀者們,都明顯看得出筆者大部份都只會玩主機單機遊戲。但隨著時代一直在變,用手機玩遊戲即使怎樣的不好不好,手機平台始終也是最易觸及人群的渠道。良心遊戲商想要活下去,手遊是一個必需要下苦功的議題。 以前,筆者經常介紹SuperCell的遊戲,因為它的遊戲的確有獨到之處,不過可惜的是,遊戲都屬於競技、快速遊玩(快餐?)類型。想玩些有故事,文本長一點的遊戲,SuperCell就無法提供了。 競技遊戲、快餐類,其實真的很適合手機平台。刷刷就一場,比較好填補碎片時間。過去,很多遊戲商都嘗試把主機的單機遊戲移植到手機上,但重點問題是沒有考慮即時Save的做法。碎片時間,真的不夠大家去下一個Save Point,然後下次開遊戲又會被強制重置。(特別是那該死的Square Enix,筆者買的兩款移植手遊,都因iOS升級而無法再遊玩。) 而剩下其他的,就是課金味很農,不課就找不到樂趣。 不課金也能玩的作品 故事類、不課金也能玩的手遊作品其實還有的,只不過真的不多。而筆者看上的兩款,也剛好是以RPG為題材的作品。它們很好地提供了Auto Save功能,即便每過一個地圖、每換一次裝備,也會很貼心的幫你存檔。它們分別是《穿越時空的貓》和《歧路旅人:大陸的霸者》。 兩遊戲雖有課金抽角色機制,但核心樂趣并不是抽抽抽,而且故事與回合制的策略思考。而《穿越時空的貓》則更被實踐證明,不課金,依然可以有效率地通關、爆機。 https://www.speedrun.com/another_eden/ 上述連結為《穿越時空的貓》的Speedurn 排行榜,參賽者需從新開始遊戲,玩到第二十五關,而且不能使用遊戲內的石頭(其中一種可貨金的道具)來進行遊戲。在此規則下,參賽者變相只可以通過教學關卡後,進行一次首抽就不再抽角色(首抽為指定多角色中選取一個)。而這個Speedrun成功的例子說明了一件事,遊戲內的資源,足夠可以挑戰完遊戲。當然,不是每個新手都可以找到那個最優解的路線,但經過研究、規劃,某些遊玩策略是可以有效推進遊戲的。 可能大家會說,玩一個遊戲,重複玩,大量玩,不會悶嗎?筆者以前也是會追新遊戲的人(現在也是),很少會對遊戲進行二週目或高難度挑戰。但遊戲玩多了,慢慢就會發現,有些遊戲是很值得重複遊玩的。那些遊戲,要麼就是多結局遊戲,要麼就是文本深度很高的遊戲,還有

遊戲攻略製作難在哪裏?

圖片
遊戲商業發展了這麼久,攻略制作亦是商業鏈的其中一環。過去,不少紙媒制作攻略週刊,在互聯網興起後於網站發佈電子攻略,在視頻興起後亦不少頻道熱衷於制作影片攻略。制作攻略的目的,除了熱愛遊戲/支持遊戲之外,還有部份是趁著遊戲熱度,為自己的媒體吸一波流量,又或是換取一些書籍銷售或廣告收入。 但其實遊戲攻略並不好作,從商業價值上考量更加是難以回本。最主要的難點有以下幾個: 對遊戲的了解程度要足夠深:攻略編輯需要對遊戲內容有深入的了解,包括遊戲規則、角色技能、地圖信息、道具效果等等。還要對不同的技能和效果做交叉實驗,測試不同的實戰效果,這樣制作出的攻略才有實用價值。因此,攻略編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研究遊戲內容。如果,媒體想要趕在遊戲發行前、或遊戲初期就發表攻略,攻略編輯的壓力就會更大。那怕是已經取得媒體先行版,想要大量實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遊戲難度:遊戲的劇情攻略,一般都不難,但對於收集任務、高難度挑戰任務、白金任務,就不是隨隨便便都能做出來。很多資訊,靠個別媒體獨立探索,基本上很困難,攻略編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全面的攻略。 資訊整理、語言表達:遊戲任務都完成後,編輯還需要將遊戲內容進行系統性的整理和歸納,以便制作成可閱讀或查找的資訊。老實說,即使現時網路資料發達,但以資訊整理的角度來說,網媒不比紙媒強。作為編輯,除了語言表達能力外,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亦很重要。 更新維護:因為要搶佔發佈時機,可能原始的攻略不夠精準,攻略亦需要定期修訂。面對遊戲DLC或競技遊戲不斷更新,修訂版就更顯重要。在修訂能來來說, 而遊戲經常會更新,攻略編輯需要隨時關注遊戲的最新動態,及時更新攻略內容,以保持其有效性和可靠性。這需要攻略編輯有良好的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以及耐心和毅力。 筆者之前也有制作過少量攻略,所以對其中難點也有很深感受。早前聞說某個大陸紙媒有抄襲素人攻略,以加快制作速度,其實這個現象在網路和外國也很常見。如果事件只是單純的轉載並列明出處,而且不涉及商業行為,筆者是可以接受的。但以他人的作品,包裝成自己的成品的其中一部份出售,實在難看。筆者亦在過去推薦過相關紙媒的作品,現在看來很難探究過去有沒有抄襲成份。 說到底,遊戲攻略要獨立制作是件很困難的事。實際比較有出路的,應該以Wiki的方式讓群眾協助更新。不少國外的論壇,都有自己的Wiki, 例如Fando

中文劇情 X 快速通關|MGS1 EP12|死狐病毒

圖片
FINAL | 最強戰士 vs 死狐病毒

動作遊戲天尊Capcom也做不好的事:打擊感與互動機制

圖片
好多朋友都知道,Capcom出名善於制作動作遊戲,而且它的動作打擊感極好。Monster Hunter,Devil May Cry系列,都是把公認的動作遊戲王者,聲、畫、特效、節奏、打擊感發揮到極致的遊戲。但筆者始終都覺得,它們欠缺了一份重要的東西,它們所謂的打擊感怎好,都像是打空氣一樣。而且萬年不變,代代也是少了一點。然而,筆者玩過Capcom的Street Fighter V,明明就可以把打擊感做到更完美,為何Monster Hunter/Devil May Cry就怪怪的呢?直到,筆者玩過Sekiro: Shadows Die Twice/SIFU等遊戲,才恍然大悟,所以趁機會好好來聊一聊。 傳統上的打擊感 我們先來講講,傳統上的打擊感是什麼?首先,打擊感是通過角色動作、畫面特效、音效等多種元素來實現的。通過對不同狀況下調整視覺和聽覺感覺,讓玩家感受到攻擊/打擊動作在不同物件時的合理性,來模擬打擊的感覺。例如:角色在攻擊揮空時,配上劃過的風聲,給人一種動作凌厲的感覺;角色攻擊命中時,動作稍為卡頓,並配上敲打或切割音效,讓人感覺到切實地打中了。更加詳細的,就是角色在受擊時,因應不同的打點,有不同的受擊動作,讓一切都顯示的因為玩家的操作而且互動。 在格鬥遊戲中Street Fighter V中,就完美演繹了上述的各點,所以筆者就覺得很完美。但Monster Hunter/Devil May Cry,其實都有相應的特效,為何打擊感就差了那麼多? 廣義上的打擊感:互動機制 Monster Hunter/Devil May Cry,對動作、特效、音效,都制作得很好。但唯獨遊戲的互動機制設計得很差。Monster Hunter系列,每隻怪物都存在霸體機制。需要玩家長期地命中某些攻擊,才會出現倒地或氣絕等狀態。筆者玩下去,就是一種長期打牆的感覺:對對對,你打中了,但感覺像是打空氣。換個角度就是說,但你有你打,它有它存在。你以為自己在玩Monster Hunter,其實你在玩Rockman。而Devil May Cry也差不多,每次Boss戰就霸體連連,連人型Boss戰(例如:DMC5 M20的Vergil)也沒有很好修釋,真的有合理性的只有小兵戰。 Sekiro: Shadows Die Twice/SIFU又有何不同?最不一樣的就是敵人會正面防禦。你的攻擊對

中文劇情 X 快速通關|MGS1 EP11|核發射危機

圖片
 䜓中䜓

遊戲手柄Backbone 評測:使用心得及存在之問題

圖片
近年來,手機遊戲的盛行使得手機遊戲手柄的需求逐漸增加,其中一款較為知名的手機遊戲手柄為 backbone 遊戲手柄。筆者早在半年前就想入手,苦在澳門沒有進口,某寶網購亦只有代購一路,所以遲遲不敢購買。但最近,澳門各遊戲店都有入貨,筆者亦急不及代地買了一套iphone款。以下,就分享一下我的使用心得及存在之問題: 使用心得:最美的部份 沒有延遲、也沒有無線干擾:因為Backbone 遊戲手柄使用的是直接以Lightening直連手機,所以流暢度很高,按鈕也沒有網路上所謂的硬(頂多像是Switch Joycon)。也因為是直連手機,沒有舊款藍芽之間那些干擾問題,不會讓你的藍芽耳機斷斷續續。 設計合理:因為沒有使用藍芽,也沒有內置電池,所以跟手機配合起來也不重。能夠大大減少使用者手部的疲勞感,而且長期玩也不怎吃手機電量。也因為足夠輕,即使帶出戶外也不費力。 不夠完美的部份 安裝方便性:雖然是Lightening直連,但每次連接都要拆掉手機保護套。本體的安裝過程其實很方便,但拆套是件很費時、也怕手滑跌手機的事。折衷方法,就是長期手機跟手柄合體,它可以經外置的Lightening 電源,由手柄為手機充電。合體後手機也不算變大很多,還是可以放在公事包中一同出行。 價格偏高:Backbone 的價格有夠高,比常見的8BitDo系列、PS4、PS5系列,都要高。而且亦無其他可以使用的平台,這個價格下的所有功能,只能用在手機上,所以CP值對比其他手柄就差很大。 圖為合體後的大小,因為沒有手機殼,整體不重也不會太大 總體而言,如果你已經無法玩主機遊戲,想在手機上另找出路,你的手遊亦支援手柄的話,這款Backbone一定買得過。不過如果你本身有遊戲主機,又或者你的手遊共不支援手柄,就不用花錢買這個了。 註:如果你想用手機玩PS remote play,也請三思。因為有些遊戲要用Touch Pad和Motion Sensor,而PS Remote Play對這些功能並不友好。例如The Last of Us第一集,就有手搖電筒的問題,你在Remote Play下就是搖不出來。這不是Backbone的問題,這是PS remote play自己的問題。

中文劇情 X 快速通關|MGS1 EP10|火神星渡鴉

圖片
原來最難的不是Boss 戰,而是小兵戰

良心推薦:《歧路旅人:大陸的霸者》

圖片
對於RPG劇情遊戲,筆者一直只會關注主機或PC平台,手機上的作品,真的不敢期待太多:新作品課金意圖太強、看下去不天天充錢就玩不下去;移植作品就是操作不良,沒有考慮手機的使用環境,還會遇到手機升級就不能玩的狀況。 不過最近,筆者終於真真正正玩了一款適合手機上的新作品: 《歧路旅人:大陸的霸者》。筆者前陣才剛通關了Switch版上的《歧路旅人》(八方旅人),然後它的手機版《歧路旅人:大陸的霸者》就剛好中文化,在港澳台上市了。筆者下載後,也就斷斷續續的玩,截至現在,遊玩總時數25,但這25小時體驗不比Switch 版差,什至劇情方面還比Switch 版好。筆者盡量以不劇透的方式,去表達手機版與Switch版的差異。 先講戰鬥系統,歧路旅人系列,都有不同武器和魔法屬性,只有累積打中弱點武器或魔法數次,才能破防,玩家正常情況下,亦可以在每回合中取得BP點數,然後再一口次大量輸出。手機版與Switch版最大的差異,Switch版可以通過改變角色的副職業來達到轉換武器、魔法,而手機版角色只有單一固定武器、魔法學習路線。Switch版,一次出戰只有4人,但因為副職業選擇多,容易配出全屬性泛用戰鬥隊伍。手機出戰角色為8人,分前後排出戰,後排正常情況下不會受傷,可以自動回復HP、SP、BP,但因為要經過抽卡取得角色,所以正常情況下都不會有全屬性隊伍。 手機版中,雖然抽卡很可恨,但筆者在不課金情況下,也順利通關主線基本內容,證明關卡設計還是合理。(筆者沒有課金,只需要使用遊戲內的獎勵系統去重複抽角色,大概抽夠50抽,就夠編一隊半泛用隊) 劇情系統:Switch 版中八個主線明線故事,每個四章節。手機版中三個主線明線故事,每個三章節,也有抽卡角色故事,也是每個三章節。不同主線之間可以自由切換,沒有指定順序。Switch 版故事比較多,也只有八個主線全數完成,才能有挑戰隱藏Boss,解釋全世界的來龍去脈(筆者沒有成功挑戰隱藏Boss,只能以訛傳訛)。手機版也有類似設計,在挑戰完三主線後,有些關聯發展,照推測應該也是有一個隱藏暗線(筆者實力有限,只能腦補推測)。 正如筆者於本文一開始所說,手機遊戲,大多沒有直正地考量手機的使用環境,而《歧路旅人:大陸的霸者》就好好地實現了這一點,這亦是筆者大力推薦這遊戲的第一個大原因。手機遊戲,主要在碎片化時間下遊玩,傳統的RPG劇情遊戲想搬到手機上,沒有自動

中文劇情 X 快速通關|MGS1 EP09|孤獨的狼

圖片
我就是等待著你的到來

異度神劍-終極版 體驗日記-2 那些支線任務才是戰力的主要來源

圖片
  作為古早的開放世界JRPG遊戲,《異度神劍》有著海量的支線任務。老實說,從現今的角度來過,10多年前的開放世界支線任務都直白得有夠無聊。雖然這是個歷史上的難題,但筆者從它身上發現了當時制作組不同的解答。 舉個例子,那個年代的動作開放世界遊戲《刺客信條》,也有著海量的支線,而且支線也沒有什麼劇情可言。《刺客信條》當時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提供收集、遊戲內的金錢獎勵。 圖為刺客信條2當中的羽毛收集要素(原來出自 https://www.ign.com/wikis/assassins-creed-2/Florence ) 但《異度神劍》作為RPG遊戲,就可以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間:練功、升等、學習新技能,等等都是透過進行支線任務,一起順道解鎖的。主線打不過?去解些支線,解鎖一些裝備,提煉不同的寶石,順度熟習一下連技系統,試試不同的配招。作為JRPG最無聊的升級練功過程,因為支線任務的分散注意力,比較變得不那麼重複。而且因為天氣系統的加入,支線任務也需要花點時間和心思才能解開。 圖為筆者遊戲中現有支線,報酬除了金錢外,還有重要的能力寶珠,對配裝有不同作用 攻略中已被攻略組發現的支線,據書中所載,應該有400個以上的支線 雖然支線很粗暴,但在那個時代提供了不同的解答,制作簡單、成本也底。即使支線在故事陳述上沒有作用,卻也讓玩家多花了一些時間去探索地圖(地圖真的不錯),成本控制上是有成效的。 註:對比最新的《戰神:諸神黃昏》,支線很完美,但制作成本極高,主線結局上給大眾的感覺是草草收場,制作組也無心再做三步曲。在不斷給出高規格的制作下,異度神劍的取巧是不是更具持續發展的潛力?

中文劇情 X 快速通關|MGS1 EP08|通訊塔無限迴廊

圖片
 是你的子彈快,還是我的腳快?

中文劇情 X 快速通關|MGS1 EP07|神救援番茄醬

圖片
對不起Meryl,這是Speedrun路線,只能放下你了。  

中文劇情 X 快速通關|MGS1 EP06|半狼半二哈

圖片
 最難過的地雷陣阿

中文劇情 X 快速通關|MGS1 EP05|木偶讀心雙管齊下

圖片
 沒有熱能探測器,也難不到我

異度神劍-終極版 體驗日記-1 傳說中的Wii世代神作

圖片
 《異度》系列,一直存在於筆者的待玩清單之中,不過因為JRPG都有著非一般的遊戲時長,筆者一直都不敢輕易開始挑戰這款遊戲。最近,筆者終者鼓起勇氣,打開這款史詩系列的第一代重制版。 Wii世代神作-圍繞著巨神機神而生的世界觀 過去的JRPG,在劇情上的都下了不少功夫。本作在地圖和世界觀上,更顯得獨特,整個世界就圍繞兩台巨神、機神而生。不論是故事還是地圖,都比其他作品慣用的傳說來得更有代入感。主角們,就是一直活在巨神之中。 雖然現在來看,遼闊的地圖算不上是什麼,但在當年Wii主機性能不怎樣,制作組要弄個有山有水的機神/巨神地圖,可不是一件易事(對比PS3平台,FF系列也只是造一局部森林取境,這就看得出異度系列是有多進取。) 遊戲中的巨神/機神 主角們其實都只站在巨神們中的其中一角落 主角們在巨神腳探索 獨特戰鬥系統的 傳統的JRPG,很著重戰鬥系統資源設計,從而提高緊張感。但異度神劍卻沒有大眾的MP設計,亦不能在戰鬥中使用道具,取而代之的,就有戰技效果、招式冷卻時間、仇恨值等制造緊張效果。 太深層的戰技配搭,筆者還有待熟習,但不得不提的是,劇情與戰鬥中還有一個新奇的「預知與改變未來」的策略玩法。遊戲主角修爾克在前期劇情發展,就會取得預知未來這個能力。雖然預知未來(即系統提示敵人下一個重大招式),並不代表可以應對未來(不一定有條件躲開攻擊),但這一設定,絕對可以激發玩家實驗不同的戰技,嘗試改變未來。 盾只是其中之一可能的應對方式,其他效果還需要玩家自行摸索

中文劇情 X 快速通關|MGS1 EP04|被下詛咒的家族基因

圖片
 BOSS不難,難的在於前面的導彈小遊戲

中文劇情 X 快速通關|MGS1 EP03|大炮也擋不住我

圖片
 第一次挑戰這個坦克Boss的各位,一定吃了不少苦

中文劇情 X 快速通關|MGS1 EP02|快槍手切到手-左輪山貓

圖片
首次登場的山貓,原本作為第一個小試牛刀的BOSS,但想不到日後二至五代都由他來領銜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