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包含「game review」標籤的文章

[老餅評遊戲] Final Fantasy IX 評價

圖片
PS1年代,最後一款Final Fantasy的作品,就是FF9。以時代終結的時間點來看,FF9的業積並不亮眼,根據不同的Wiki網站,截至2004年,FF9賣出了五百萬份。(FF8, 2003年八百萬份, FF7, 2003年 九百萬份)。也是PS1 version中,最少重制的作品。就是因為這個最少重制,讓筆者心中有些遺憾。當年玩了個開頭,卻一直沒有條件玩到結局。 回鍋 好在2016年,Square Enix終於把它重新拿出來,放了在手機, PC, 和各大主機平台。筆者也趁這個機會,買了PS4和iOS version。 先講一講重制版的綜合評價,之後再慢慢聊故事劇情。 重制版的整體操作還是PS1的感覺,Trance機制還是有點雞肋; 劇情表現做得不錯,這一定是歸功於HD化的功勞,各個角色原本是有設計肢體動作的,在HD版下角色就更亮眼。故事上,其實不比FF7、FF8差。 NS、PS4、PC版差不多,但如果想要實體版藏,應該就只有NS版。 手機版,效能比主機版差了一點點,有時過場會有會卡頓的感覺,但手機就多了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自動存檔:每過一個場景,都會自動留一個存檔,方便手機玩家app就算被強制關掉,都可以回到最後一個場景繼續。就是因為這個自動存檔,換場景就有點卡卡的。另外,手機版也多了一點touch monitor的操作,但這個並不算是完美進化,大家也就著量使用。 如果大家是有錢有時間,筆者一定建議大家買NS、PS4、PC版,但如果各位跟筆者一樣,時間很碎片化,那麼手機版就是最好的選擇,自動存檔的功能勝於一切,這讓你至少能在有限的時間空閒下,去再體驗一次這個末代作品。 角色塑造 雖然各平台都是沒有中文翻譯,不過好在劇本還不算難讀。就算英文差一點,都還是可以看得懂大概脈胳。筆者不打算在這裏直接劇透,但角色的性格就好想拿來分享一下,因為這一作,回歸到歷代的職業系統,角色性格與職業成了一個很可愛的組合。 Zidane 我們的男主角Zidane,是走傳統的盗賊,所有技能都與敏捷掛勾。就連劇情在一開頭,都好好地認主角上演一場盜人盜心的戲碼。除了技能,角色性格也很靈活,也很有喜感,總是愛走亦正亦邪的道路。個性外向,也經常撩妹,經常讓女主角吃醋。故事近後期,就越發感到男主角重情重義之心,同時亦回應了整個故事的核心問題,到底人生的義意是為了什麼。 Garnet 我們的女主角G...

Devil May Cry 4 評價

圖片
跑過了DMC1,2,3,HD collection的使命已經完成。畢竟在新世代的機器,配著古舊的操作,總是感覺有點怪怪的。而今日要為大家繼續分享的DMC4,雖然也是重制版,但它的操作手感絕對超前,在現今平台上再玩一次,絕對不會覺得手柄不支緩。 首先,續前文DMC3的介紹,Copcom為這個系列找到自己的出路-可重複遊玩的動作遊戲。而這個概念,在這代上發揮得更強。這個取消了地圖塔形的設計,其中的收集道具只限於單關卡中獲取,不像前代要花心理固意繞回頭路去找隱藏物品,盡最大限度令玩家集中於當前的挑戰。本代也採取了雙主角的設計,二代的雙主角是一個IF線,但這代的雙主角則是有密切的正傳故事。 那個有爭議的地圖設計 雖然當初大家都一直吐槽說地圖關卡沒什麼誠意,就是一本道從頭走到尾再由尾走回頭。但以筆者的角度就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可以接受的改動。一來因為這代的劇情比重更多,要好好營造不同的情境觸發不同的轉折,使用塔型的迷宮設計就有太風險。二來因為新主角Nero的加入,可操作性變多,光是好好熟習新模式,就已經有夠花時間;再加上Dante的完全進化操作,DMC4把DMC3的4個風格操作,完全開放讓玩家在戰鬥中即時轉換,整個世界變得狂暴起來,讓玩家花更多心思在動作連技上面。三來是因為運算力和制作技術都提升了,只是單單地描繪塔形的室內世界,就顯得太單調。 那個簡單易明但又有突然反轉的劇情 講到劇情的部份,大家最怕的就是結局很易猜,沒有什麼驚喜。但以制作組當初做宣傳的編排和試玩版的設計,絕對把伏線鋪設得非常恰到好處。 在遊戲發售之前,一直公告的是新主角Nero的消息,他有著惡魔的手爪,與DMC3的主角Dante為敵。而DMC4的一開首,也挑出了兩位主角之間的矛盾,一直在加強故事的懸疑感。到中期Nero發現自身被利用,愛人被綁走,即使不斷地力挽狂瀾,但始終都不得所願。面對劇情的低潮,遊戲把視角回到Dante身上,讓大家以傳奇角色的出現讓大家拯救世界。這樣的劇情編排,稱不上精妙設計,但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兩主角的型像。 Nero年輕、富有正義感:很有幹徑,但看不清時勢,被一而再利用,也因為自身半人半魔,讓他很困擾。但最後的堅持,讓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義。 Dante神秘、卻又亦正亦邪:他絕不是RPG中的王道勇者。本身花花公子的樣子,愛搗亂,卻又在緊要關頭申出最重要的援手,很多極重要義意的物件,他也沒有...

Devil May Cry 3 評價

圖片
聊完DMC1、DMC2,終於可以聊DMC3了。 DMC2是一個黑歷史,沒有足夠預算和開發時間,出來的成品很多人都不買帳,所以DMC3就狠心要重新仔細打造。 DMC3大體上沿用了DMC1的操作手感,但減少了場景切換,Boss戰視角好實在太多了。槍械武器在普遍的模式中都減弱了,讓玩家重拾近身肉搏的感覺。地圖也很好的圍繞同一個建築內部進行,隨著劇情發展,建築物內部亦會發生變化。不過,重點是從這一代開始,探索格鬥的要求比重變得高了。因為本代加入了風格模式,玩家可以在初期選擇Trickster, Swordmaster, Gunslinger, Royal Guard。各個模式玩起來都很不一樣,而且都有經驗值養成概念。想要用模式中的高階技巧,就要先用它來出場打怪儲經驗。 說真的,同為PS2平台發行的遊戲,DMC3比DMC1, 2的可操作內容多得多。隨著劇情發展,Dante有不同的武器取得,再加上不同模式的配搭,打出來的感覺都很不一樣。這個模式的疊加,正式開通了DMC系列花色戰鬥的路,後續在DMC4,5就更明顯。 雖然這代格鬥技開始變得狂亂,但劇情部份也絕不馬虎。在重點章節部份,有齊了舖陳和反轉的劇情,幾次幾次Dante跟Vergil打一架時,都伴隨重要的劇情發展。 DMC3 維吉爾 第二戰 英語中字|Vergil 2nd Fight DMC3 維吉爾 第三戰 英語中字|結局|Vergil 3nd Fight|Ending 不俗的劇情,加上多變的打法,在筆者看來,DMC3才是有重要影響力的一代。而且當時亦推出了特別版,讓破關後的玩家可以用Vergil來再體驗不同的操作。但在這裏,筆者想表達一個重點,就是從這代慢慢開始,遊戲本質偏離了解迷,側重了動作格鬥打擊感之上。本代除了多花色外,更鼓勵大家重覆遊玩。1,2代的玩法是線性關卡,漏了的東西只能等下週目,但3代就隨時可以重玩之前的關卡,有些隱藏任務更需要後期回來重新挑戰才有條件過關。 隨著制作水平的變強,打擊感越來越好;也隨著市場的發展,Capcom為這個系列找到了一個新的市場定,那就是重複遊玩的樂趣。對比RPG的育成,DMC3更著重爽快的遊玩,而且更著重的是玩家操作能力的成長,首一個小時的遊玩,跟第二十個小時的遊玩感覺絕對有差別;對比純動作格鬥,DMC3又多了一份場景的美感,整個塔形的關卡設計,又多了一份神秘的探索。

Devil May Cry 1 評價

圖片
上月就跟大家聊了一聊DMC系列中的黑歷史DMC2,現在在介紹DMC3之前,應該先行回顧一下DMC1。 可能大家會好奇,為何筆者當初不先寫DMC1,這樣就能順順地一代接一代地做比較。 但其實筆者在準備稿的同時,除了感受劇情的同時,亦不斷地思考制作技術的演變,希望可以帶出更多機制上的有趣地方,為大家導讀這個遊戲的動作魅力。讓原本還在猶豫要不要接觸動作類遊戲的玩家多點入坑前的認知,也想讓當初玩到一半就棄坑的玩家可以回鍋再次品嘗這個系列。 無心插柳 在DMC1出來之前,Capcom是在忙著攪生化危機的。原本為了弄個生化危機4,但最後變成了DMC系列。所以在DMC1的各個場景氣氛中,都顯得很幽深,整體遊戲機制是解迷迷宮與動作遊戲並重。 筆者強調,這不能算是解迷那麼簡單,如果你是第一次玩DMC1的話,你會覺得整個場景都很易迷路,雖然有地圖,但以當初的制作力來看,這個地圖比生化危機1更難懂,所以筆者定義為迷宮。再加上時不時冒出的敵人,壓逼感真的不低。更什的是,這遊戲的獎勵機制跟章節通關時間有關,章節不能回頭重複遊玩,只能New Game或者二週目。雖然沒有嚇人的喪屍,但那有時限的一次性獎勵,這讓整個遊戲都變得更有壓力,所有解迷而引起的時間流失,直接與後期能力值的多少掛勾。 在當時發行的遊戲裏,這一切都很合理,線性流程以及過硬的操作要求都是標準配置。同時,讓愛玩的朋友愛不惜手,但也讓空間感不強的朋友完全不能入手。回顧各討論區的情況,骨灰級玩家都會覺得DMC1是永不可以取代的經典,因為在它之前,沒有同類型遊戲的成功,就算生化系列也沒有動作快感;而它之後續作,也永不及DMC1能帶來這麼大的創新衝擊,只是重複地玩一些跑腿和攻擊的組合。 強解迷與強動作遊戲的結合 排除情懷的偏見,以筆者個人感受,DMC1真的在幾個方向都做到很好,有些是DMC續作都沒有完繼承的地方。 首先,地圖設定是一大讚嘆,在那個PS2年代,它雖然是關卡式,但整個地圖就像開放世界一樣,可以在後期關卡回到前期關卡的地圖,而且這亦是後期關卡要找尋解謎線索的必經之路。除了主線以外,制作組還安排了很多秘密任務,每個任務的開放時間都不一,如果不看攻略,又想歷偏各個秘密任務,就很考究各位探索的心。以一個後期遊戲做比諭的話,DMC1就像一個簡化版的黑暗之魂(Dark Souls)。 再來的就是武器和敵人的設計:在DMC1就已經確立了槍、...

Devil May Cry 2 評價

雖然DMC2 有著不好的評價,但以時代的角度來看,它是為了嘗試解決DMC1的問題而作出的嘗試。 DMC1最大的問題,是跑圖的操作很差,雖然打小兵時打擊感很好,但跑圖或是打Boss,視角總是在亂轉,平時跑圖還好,即使變向操作,就腦海中卡一卡,但Boss時,你連Boss都沒法正常看到,再加個方向突然改變,很多時會馬上命喪Boss之下。 那個問題,要從很古舊的PS1 3D遊戲時代說起 想當年,生化危機1-3,在PS1年代,都是以[坦克型操作](Tank Control)為主,就是方向鍵的上,永遠是對應角色的前方,但視覺卻不是尾隨或越肩,而是上帝視覺得場景中的固定視覺。坦克型操作,對於當時長期遊戲的玩家來說,很快就可以適應,但對於新手,總是要花一定的學習成本。 而DMC1,想做一個爽快的動作遊戲,這個問題必需要得到解決。雖然DMC1是發售在PS2 年代,但由於開發技術不熟,才第一次嘗試在3D環境中做自由走動,還不敢做鏡頭的自由走動,因為Randering上限、場景會有會穿崩、鏡頭改動而產生的Bug,要解決的難題也多。所以DMC1做了一個取捨,行動操作是自由,但視角不能自由轉換,所以在場景轉向時有一定的慣性移動(即如果玩家一直按著"上"來行走,第一個場景中,角色真的會向上走,但換場景後,角色會一直向自己的正前方走,直到玩家有其他方向的改變。)。這種慣性移動,在整個PS2年代,都廣泛地使用(例如DMC3依然使用著,Silent Hill 4也是如此)。 但系統奇怪的轉視角轉變,一直都是動作遊戲的阻礙,即便完全不能解決,也要做一些舒緩機制。DMC2,也在這個方向努力過。 DMC2到底做了些什麼改動? 1 場景變大了,鏡頭在一個大家廣場上空敍下俯視,鏡頭會進死角的機會變少,鏡頭可以慢慢的跟著角色走動,減少切換機制。 2 加強了槍擊的玩法,因為近戰很需求走動,但槍的遠攻可以減少這樣的操作。 3 近戰動作的整套修改,不鼓勵方向性的連技,減少方向性輸入(方向性輸入還是有的,不過可有可無)。 如果單從技術上來講,它的確避免了很多鏡頭問題,但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因此而發生,那就是,它不再好玩。鏡頭拉遠了,臨場感就變低了,遠攻變成了常態,近戰的快感就營造不了,而且玩家依賴了遠攻作為保命/解決問題的最好用招式,就使得整個遊戲都變得淡而無味。由此可見,沒有深思熟慮的改變,並不能真正...